UG环球视讯2024年1月12日,海关总署发布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汽车出口总量为522.1万辆,同比增长57.4%。反观日本,2023年汽车出口442万辆。
这是日本历史上首次被中国超越,此前已有诸多媒体对这一结果做出过预测,具体的数据发布后,日本媒体普遍认为中国正在不断冲击日本汽车的海外市场。
这是一个具有标志性的事件,当日本汽车行业被中国反超后,日本或将迎来经济全面失守的局面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2023年世界主要经济体GDP数据已经出炉,美国以27.36万亿美元的经济总量依然稳居榜首。
中国为17.9万亿美元,位居第二,日本从第三名滑落到第四,GDP为4.24万亿美元,取而代之的是德国,达到4.47万亿美元。
回顾日本战后经济发展历程,会发现几个非常明显的时间节点,每个节点都代表着日本经济进入一个新阶段。
1968年,日本经济总量超过德国,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,这意味着日本战后经济的全面复苏。
在美国的支持下,日本经济迅猛发展,电子、化工、汽车、钢铁、机械等一大批制造业领先全球。
日本保持这一地位长达42年,直到2010年被中国超越,在此之前,日本经济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,经历了衰退的30年,此消彼长之下,被中国超越,2023年,又被德国超越。
2023年对于日本来说,很可能意味着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,只是这个阶段不太美好。
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,日本经济规模到2026年将被印度反超。美国高盛公司预测,到2075年,日本经济将跌至世界第12位,被印尼、巴西和尼日利亚等国所超越。
从2010年到2023年,日本经济一直位居世界第三,如果说这一阶段日本的“失守”是缓慢地、平和的,那么从2024年开始,这种趋势极有可能会变得更加猛烈。
汽车产业对日本有多重要?多年来,汽车产业稳定占据日本工业总产值的15%-25%,占据出口份额的18%,汽车产业链吸纳了日本552万的就业人口,占了劳动力的8.3%。
近些年,我国汽车产业借助新能源的崛起,在多年的积累之后实现了快速发展,而日本一方面在新能源方面基本无所建树,另一方面,企业的大面积溃败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。
2024年1月29日,日本丰田集团旗下丰田自动织机公司,生产的4款发动机被曝出“尾气排放测试数据”造假,丰田汽车公司社长佐藤恒治在东京举行的记者会上鞠躬道歉,并称将“深刻反省”。
日本众多企业数十年如一日的造假,已经严重损害了日本制造业的市场信誉,恶性循环之下,日本产品的品质也难以得到保障。
日本的企业早已失去上世纪80年代之前的活力,欠缺开拓精神,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无力回天。
曾经显赫一时的松下公司,旗下的电池厂因造假丑闻宣布破产,曾象征着日本制造业的东芝公司,2023年正式从东京证券交易所退市,资不抵债,随时有可能破产。
同时,在美国的加息狂潮之下,日元不得不一味贬值,本就资源匮乏的日本就需要付出更多的代价购买能源以及原材料,再加上战争导致国际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,日本的经济雪上加霜。
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,美国因为战争需要,将日本作为自己在亚洲的战略后方,不仅扶持日本大力恢复制造业,而且将一批军工企业也还给了日本,同时不断向日本提供资金、技术等方面的援助,并吸引了很多美国民间资本投资日本。
多管齐下,日本想不发展都难,同时还是因为美国身陷战争的原因,美国无力生产满足世界其他国家所需的产品,欧洲等国家的市场出现了空白,日本抓住机遇一路逆袭,成就了战后崛起的辉煌。
日本当时横扫全球市场,电子UG环球视讯、半导体、汽车、钢铁、造船五大产业领先全球,每年为日本赚来大笔外汇,以日本当时的外汇储量,据说可以买下半个美国。
但日本的发展不断压缩着美国的市场份额,对此美国深感不满,开始胁迫日本对半导体产业链进行转移。
当时的日本半导体行业,是在整个产业链上全面领先,仅尼康一家公司,就占据全球光刻机市场的一半,日本大有垄断全球芯片供应链的趋势。
美国发话后,日本将芯片的相关技术进行了转让,韩国承接了一部分,造就了目前韩国的芯片产业,而日本再也没有可能去垄断半导体行业了。
除了美国之外,中国制造的强势崛起,也在客观上压缩了日本的市场份额。但凡年龄稍大些的中国人都记忆犹新,就算是20年前,中国的商场里也有很多日本进口的消费品,日本制造代表着高品质、高价格。
可如今在中国的市场上,还有多少日本制造?反观日本市场,却随处可见中国制造。
中国用20年的时间,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业大国,在众多行业都占据了世界最大的市场份额,日本制造业昔日的地位早已不复存在。
时至今日,日本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已衰退,要么被美国胁迫转移出去,要么在和中国的竞争中失败,唯有汽车行业还在竭力支撑日本经济。
2000年的时候,日本出口汽车480多万辆,中国为1.7万辆,23年过去了,日本汽车出口量有所下降,但中国出口量却增长了280多倍。
日本一向将东南亚视为自己汽车出口的重要目的地,特别是泰国,日本品牌的市场份额一度接近9成,中国车要想卖进东南亚并不容易。
据日本媒体报道,2023年,中国电动汽车在东南亚的市场份额强势增长,单是泰国,中国汽车厂商在新车市场的份额就翻了一倍多UG环球视讯,而泰国电动汽车销量的八成都是中国车,日本车不到1%。
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,中国车企纷纷宣布,要在泰国实现本地化生产,一批合作项目正在陆续落地,中国汽车在泰国的工厂将会迅速出现,这将进一步加大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泰国的影响力。
对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,日本丰田、本田、五十铃和三菱等四家日本汽车制造商,也宣布将在泰国投资,进行电动汽车的生产。日本车企认为,他们应该尽快“进入追赶中国的模式”。
问题是,东南亚并不是中国汽车产业最重要的海外市场,或许日本非常看重,但对于中国来说,要的是全球市场。
2023年,我国汽车出口量前三的国家分别是:俄罗斯、墨西哥UG环球视讯、比利时,泰国排在第八位。其中,销售到俄罗斯的中国车同比增长5倍,约有80万辆。
我国车企不断加大海外市场拓展,也和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分不开关系,2023年有些车企制定的国内销售目标并未达成,所以车企出海成为必然。
在扩大出口销售的同时,我国车企也在海外积极投资建厂,除了东南亚地区之外,南美、欧洲也成为中国车企海外建厂的目的地,中国车企集体出海已成为趋势。
海外建厂不仅可以进一步降低成本,缩短贸易周期,而且对当地的经济发展,社会就业也会起到促进作用,同时也意味着中国车企将全面参与国际市场竞争。
2023年,我国汽车出口主要还是通过直接贸易,没有实现汽车在海外生产、海外销售的模式,这也是我国车企和世界一流品牌之间的差距。
虽然如今出口量上来了,但仍要清楚的认识到,我国的汽车品牌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强势品牌。
应当看到,日本并非是汽车一个产业被超越,此前,日本的电子、造船、重工等等产业,已经重复了很多次这样的故事,只不过汽车产业撑得最久。
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,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积极引入外资车企,进行合作,实现了初期的经验积累。
另一方面,中国抓住了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机遇,同时,我国制造业整体水平的提升,也对汽车产业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。
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网易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
“把翘高点!”晚上隔壁床舍友传来这句话...你们看我还能继续住吗?
赛事预告丨2024LPL夏季赛·组内赛 上海EDG合创汽车 VS WE
与中坚力量共成长,2024建信信托艺术大奖评委会特别奖获奖艺术家凌海鹏
FCC上曝光的Google Pixel 3型号将支持超宽带和5GHz Wi-Fi